AST/SGOT flower 膽紅素 黃疸 HBsAg 膽紅素
 


什麼是「黃疸」

什麼是抗體?

乙型肝炎病毒HBV抗體

甲種胚胎蛋白(AFP)

白蛋白 (Albumin)

肌酸酐 Creatinine

血液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谷丙轉氨蹆 ALT/SGPT (Serum Glutamate Pyrueate Transferase)

谷草轉氨蹆 AST/SGO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球蛋白 (Globulin) 

(Sodium)

鉀質 (Potassium)

總蛋白質 (Total Protein) 

膽紅素 (Bilirubin) 

 

 

 

什麼是「黃疸」?

當人體因為疾病等原因導致膽紅素沉積在組織中,引起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等現象,就稱為「黃疸」

黃疸會有什麼現象?
發生黃疸時,血液中的膽紅素太多,就沈積在人體的組織中,這個現象可以從外觀上看得出來,抽血檢驗時也會發現異常。例如:

 

一、 皮膚變黃、眼白變黃: 膽紅素沉積在皮膚就使人看起來黃黃的,沉積在眼睛的鞏膜,眼白就會變黃。我們黃種人膚色本來就有點黃,所以輕微的黃疸不太容易發現,因此,可以先觀察眼睛。黃疸發生時首先會看見病人的眼白變黃,然後才看到皮膚變黃;黃疸消失時,也是皮膚先回復正常之後眼睛顏色再變回白色。

二、 茶色尿尿、灰色便便:過多的膽紅隨尿液排出則會讓尿尿顏色變深,猶如濃茶或威士忌的顏色,甚至深到如同可樂一般,就是所謂的「茶色尿」。而經由糞便排出的尿膽質若是減少,則會造成糞便顏色變淺,成為灰白色大便。

三、 膽紅素異常升高:此時抽血檢查時就會發現病人的膽紅素異常升高。

 

膽紅素為什麼會升高?
從紅血球破壞到血紅素變成膽紅素排出體外的過程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膽紅素升高。大致分成三種情形: 一、 紅血球破壞太多,釋出太多的血紅素,例如輸錯血時血球大量破壞。二、 肝臟出了問題,無法正常處理膽紅素,例如得了肝病。 三、 膽紅素排泄的管道阻塞,例如膽道結石。

 

什麼原因會造成「黃疸」?
黃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嚴格來說,「黃疸」並不是一種病,而是某些疾病會產生的「徵兆」。會導致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肝臟疾病
在台灣,肝病可以說是造成黃疸最常見的原因;而黃疸也可以說是「知名度」很高的肝病症狀之一。至於肝病如何使人產生黃疸,有幾種不同的情形:一、 肝炎發炎很厲害或是肝硬化很嚴重:此時肝臟機能變得很糟,已經無法正常處理膽紅素,血液中的膽紅素就會升,造成黃疸。 二、 肝癌:肝癌造成黃疸有時候是因為肝組織被肝癌細胞噬了太多,殘存的正常肝細胞不足以如常處理膽紅素;有時候是因為腫瘤細胞阻塞了膽管造成膽紅素排泄不良。這兩種情形都會導致血中膽紅素升高。三、 藥物或毒物:藥物造成肝細胞壞死或干擾了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排出,也會造成黃疸。

膽管阻塞
膽汁是經過膽管排入腸道的,如果膽管阻塞導致「此路不通」時,就會造成「阻塞性黃疸」。膽管結石、膽管腫瘤或膽管癌都有可能造成膽管阻塞造成「阻塞性黃疸」。此外,膽管附近的器官如果長了腫瘤而且壓迫到膽管,也有可能造成膽管阻塞而造成黃疸。

 

溶血

所謂「溶血」,一般就是指紅血球的不正常破壞。紅血球破壞後大量的血紅素轉變成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時,血液中的膽紅素就異常升高,造成黃疸。所 以,任何原因造成的大量溶血,都可能會造成黃疸,較常見的情形例如:輸錯血造成血球大量壞死,過多的膽紅素無法處理就形成了黃疸。

⊙其他原因
藥物副作用、敗血症、先天性疾病……等等,也會引起黃疸。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的肝內小膽管無故狹窄或壞死,影響了膽紅素的排泄。而肝臟先天性缺乏處理膽紅素的酵素也會引起黃疸。

 

有黃疸現象時,通常該做哪些檢查?
黃疸出現時就表示身體健康出了毛病,應該立即做進一步的檢查。

《第一步驟》檢查黃疸的第一步通常包括了抽血檢查及腹部超音波。
⊙抽血檢查 跟黃疸有關的驗血項目有很多。其中又以GOT,GPT、膽紅素、ALP為最主要項目:   
*GOT,GPT GOT,GPT如果明顯上升,有時甚至高達數百或更高時,表示肝細胞大量壞死。可以推
斷黃疸是肝臟本身的問題引起的。


膽 紅素(Bilirubin) 抽血檢驗膽紅素通常包含「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一般來說,總膽紅素若超過3mg/dl以上,就可能出現黃疸現象。如果間接膽紅素升高,且比例佔了 總膽紅素70%以上,則表示黃疸可能是溶血引起的;反之,如果直接膽紅素佔了總膽紅素30%以上,就可能是肝病或膽道阻塞。

*ALP(鹼性磷酸鋂,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正常值約在60到220U/L之間,但可能隨著檢驗機器或單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黃疸病人ALP如果明顯上升,通常表示黃疸跟膽管疾病有關。但喝酒或癌症轉移到骨頭也會造成ALP上升,因此還必須配合其他的驗血項目或影像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  

 

腹部超音波掃描 如果懷疑病人的黃疸是肝膽疾病所造成的,可以利用腹部超音波來掃描是否有膽管阻塞或擴張、膽結石、肝硬化、肝癌或胰臟頭部癌等;在膽道阻塞方面,更可以利用腹部超音波來判斷阻塞的部位及原因。

《第二步驟》經過以上的初步檢查後,必要時還可做肝穿刺、內視鏡膽胰攝影、電腦斷層掃描、磁振掃描等等來進一步診斷。

 

黃疸到什麼程度會有生命危險?
膽紅素如果升高到30~40mg/dl以上,則會有生命的危險。此時如果是肝細胞壞死所引起的黃疸,則表示肝臟機能已經嚴重缺損,很可能會導致肝昏迷而死亡;如果是阻塞性黃疸,應該即時施行膽管手術或進行膽汁引流術,否則也會導致肝昏迷而死亡。

 

 

 

什麼是抗體?

人類一旦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終生都會有核心抗體 (簡稱anti- HBc)。具有保護力的抗體是對抗表面抗原的表面抗體 (surface antibody,簡稱anti-HBs),當這種抗體陽性的時候,就不會得到B型肝炎。慢性帶原的病人,大多只有核心抗體,而沒有表面抗體。B型肝炎疫 苗含有高濃度的表面抗原,目的就是讓人體產生表面抗體以提供保護。B型肝炎的e抗體 (簡稱anti-HBe) 也不具有保護力,對於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者而言,e抗體與e抗原的存在是相對的:當e抗原陽性的時候,e抗體就是陰性;當e抗原陰性的時候,e抗體就是陽 性。

 

 

乙型肝炎病毒HBV抗體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有雙層外殼的球型 (DNA) 脫氧核酸顆粒,現在已知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種抗原系統,人類感染乙型肝炎後可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形成三種不同的抗體。 

即是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體 (HBsAb)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 

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體 (HBcAb) 

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 

乙型肝炎 e 抗原的抗體 (HBeAb) 
 

現分述如下:

1.)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一般來說 HBsAg 陽性,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一個特異性標誌。 

常見於: 

  1. 急性乙型肝炎的潛伏期和急性期。

  2. 無症狀的乙型肝炎帶菌者。

慢性肝炎或乙型肝炎病毒有關的肝硬化或肝癌。

 

2.) HBsAb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 

指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所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性抗體(這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它對HBsAg 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它的出現表示病情已康復,病人預後良好,同時身體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3.) 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由於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被表面抗原所包裹,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在血液中不易檢查到游離的 HBcAg 。如果驗出 HBsAg呈陽性反應,則提示病人肝內的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活躍,血液的傳染性強,患者預後較差,78% 病例病情惡化。

 

4.) HBcAb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 

HBcIgM 呈陽性反應是由於乙型肝炎是近期感染及肝內乙型肝炎病毒持續活躍複製的指標,並提示病人血液帶有傳染。

 

 

5.) HBeAg 乙 型 肝 炎 e 抗原 

e 抗原是乙型肝炎核心顆粒中的一種可溶性蛋白質,e 抗原呈陽性反應乙型肝炎的早期或活動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若孕婦的 HBeAg 呈陽性反應的話,可能會將乙型肝炎病毒直接傳染給腹中的胎兒。

 

 

6.) HBeAb 乙型肝炎 e 抗體 

乙型肝炎 e 抗體出現的快慢與肝炎的轉歸是有關的。乙型肝炎急性期,即出現 e 抗呈陽性反應者,可進展為慢性肝炎。如慢性活動性肝炎出現 e 抗體陽性,可進展為肝硬化。如 HBsAg (表面抗原) 是陽性且伴有 e 抗體,加上肝功能升高時,就有可能引起原發性肝癌。

 

 

甲種胚胎蛋白(AFP)

註解:

AFP是人體在胚胎期,由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4-5 個月的胎兒含量最高,以後逐漸下降。它是用來診斷或監 視胎兒的母體的異常現象,有些肝病和肝癌的病人也可以使用 AFP 來測量治療的進度。 
 

正常值: 
 

< 15   ng/mL (沒有妊娠的正常成人)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AFP比正常值高 :

  • 有癌病的癥狀

  • 雙胞胎妊娠

  • 肝癌

  • 肝硬化

  • 胎兒在母體出現問題

 

 

白蛋白 (Albumin)

註解:

白蛋白質其實是蛋白質的一種,它在總蛋白質內的含量比球蛋白高,它的功用與

總蛋白一樣,是用來合成我們的細胞組織,從血清內的總蛋白,我們便可得知肝臟、腎臟及營養問題。若腎臟出現問題,大量的白蛋白會由尿道排洩出去令到身體上的白蛋白不足,維持不到身體上的功能。

所以測試白蛋白,是可以得知身體上的肝、腎或營養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正常值: 
 

3.4 - 5.4   gm/d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白蛋白上升:

白蛋白下降:

  • 缺水

  • 肚積水

  • 腎小球性腎炎

  • 肝病 (肝炎、肝硬化)

  • 吸收不良

 

 

肌酸酐 Creatinine

註解:

肌酸酐是我們身體上的酸素所產生出來的副產品,肌酸素在身體上的肌肉是很重要,平時做

肌肉運動,我們有需要利用肌酸素及有機物質來提高肌肉的能量,它是用來合成肌肉的,而

不同的運動亦會產生不同的肌酸酐。它在身體上是不必要的癈物,稍後經由血液流到賢臟,

再由腎臟的排洩糸統排到尿液上。當肌酸酐升高時反映到賢功能運作。
 

正常值:
 

53 - 120   μmol/L
 

樣本: 
 

血清
 

 

肌酸酐比正常值高:

肌酸酐比正常值低:

  • 輸尿管阻塞

  • 腎功能衰退

  • 腎炎

  • 運動後肌肉強烈損傷

  • 缺水

  • 糖尿病

  • 血壓改變 (心臟病、受刺激或打擊)

  • 肌肉養失調 

  • 肌肉萎縮 

 

 

 

 

 

血液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註解:

血液尿素氮是我們身體甚中一個副產品,當我們進食時,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在身體上分解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內含氮的物質,個氨的物質會在我們身體上結合尿素氮,尿素氮會覑血液在身上運行,最終會到達腎臟,由腎臟的器官再排洩在小便上。 
 

正常值: 
 

3.3 - 6.7   mmol/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血液尿素氮升高:

血液尿素氮下降:

  • 尿道受到阻塞 (腎石)

  • 受到一些很大打擊 ( 受驚過度、壓力、受嚇)

  • 腎病 (腎小球炎)

  • 腸胃出血

  • 心肌梗塞

  • 缺水

  • 燒傷

  • 進食過量高蛋白質

  • 飢餓

  • 肝病

  • 少吃蛋白質食物

  • 吸收不良

  • 過量喝水

 

 

谷丙轉氨蹆 ALT/SGPT (Serum Glutamate Pyrueate Transferase)

註解:

谷丙轉氨蹆是肝功能測試中其一種酵素,這種酵素將丙氨基酸分解,而大部份的谷丙轉

氨酸是隱藏肝臟內,所以肝臟內的谷丙轉氨蹆濃度會比血液中的谷丙轉氨蹆濃度高出很多倍。

從這個測試中,我們便可推斷到肝內有沒有毛病或破壞。 
 

 

正常值: 
 

10 - 41   IU/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谷丙轉氨蹆比正常值高: 

  • 吸毒 

  • 酒精 

  • 肝癌

  • 肝炎

  • 肝硬化

 

 

谷草轉氨蹆 AST/SGO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註解:

谷草轉氨蹆是一種酵素,它主要分佈在心臟肌肉上、肝臟細胞及骨骼性肌肉胞內,而這些在血液內所含的酵素濃度亦很高。當肝臟、心臟或肌肉受損,其谷草轉氨莓在血液裡的濃度亦相繼增加。從這個測試,我們便可得知肝臟、心臟問題抑或是肌肉受損。
 

正常值:
 

< 42   IU/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谷草轉氨蹆比正常值高: 

谷草轉氨蹆比正常值低:

  • 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

  • 腎病

  • 肌肉拉傷

  • 剛剛完成手術

  • 抽筋後

  • 心導管手術

  • 細菌感染

  • 嚴重燒傷

  • 嚴重胰島腺炎

  • 嚴重溶血性貧血

  • 肌肉營養不良

  • Wilson's disease (先天性) 由於身體上過多銅質而形成的疾病


 
 

 

 

 

球蛋白 (Globulin) 

註解:

球蛋白是總蛋白裡面一種,它比白蛋白的數量低。球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製造抗體的蛋白,

例如:免疫球蛋白(lgM,lgE, lgA) 這些免疫球蛋白是用來對付外來的病菌。這個測試可能用來知道身體感染狀況。
 

正常值: 
 

2.0 - 3.5   g/d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免疫球蛋白比正常值高: 

  • 嚴重性細菌感染

  • 慢性發炎(風濕關節炎、紅斑娘瘡、骨髓瘤)

 

 

(Sodium)

註解:

鈉質的功效是控制身體上的水份平衡,保持心跳正常,協助神經產生脈衝。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很容易便攝取得到鈉,例如一些調味品中的醬油、味精和食鹽等,它們當中內含很高的鈉質,故我們無需刻意去找尋。營養師建議,每人每日只需攝取1400-1800 毫克鈉 (相等於 4 - 5 克鹽) 便足夠了。
鈉質的用處是幫助細胞將所有營養素,經代謝物作用後所產生的廢物,透過膀胱及尿道,排出體外。
 

正常值:

 

成人     :136   mmol/L
老年人 :145   mmol/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鈉質比正常值高:

鈉質比正常值低:

  • 高血壓 

  • 心臟的疾病

  • 鉀離子中毒心

  • 克興氏徵簇

  • 腹瀉 

  • 嘔吐

 

 

鉀質 (Potassium)

註解:

鉀質是一種無機礦物質,與鈉質一樣,負責控制人體內的細胞水份平衡,維持正常的心跳及協助把身體的廢物排出體外。通常鉀質可以從日常煮食的食用鹽、蔬豆、 水果中找到,但不可攝取過多,若不然很容易患上高血壓或中鉀毒。在夏天,我們亦會因為流汗過多而缺乏鉀質,故我們要留意身體的狀況而補充足夠的鉀質。  每日每人建議攝取量:2000 - 6000毫克 
 

正常值:
 

3.5 - 5   mmol/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鉀質比正常值高:

鉀質比正常值低:

  • 腎功能不良

  • 腎衰竭 

  • 中鉀毒

  • 肌肉無力
     

  • 肌肉抽筋痙攣

  • 肝病

  • 水腫

  • 心跳不正常

 

 

 

總蛋白質 (Total Protein) 

註解:

總蛋白質測試可以得知身體上很多器官功能,腎臟、肝臟及其他組織問題,都可以從這個測試知道。其實,人體的細胞都是由總蛋白質成份組織,例如:酵素、荷爾蒙、血色素、膽固醇、骨骼骨質 (骨膠原),蛋白球等。總蛋白質則由氨基酸組成。若將總蛋白質粗糙分類,也可分為球蛋白及白蛋,我們亦可把它寫成一條公式;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總蛋白質除了以上的功能,也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維持體內水份平衡。
 

正常值:
 

6.0 - 8.3  g/d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總蛋白數量比正常值高: 

總蛋白數量比正常值低:

  • 慢性發炎

  • 細菌感染

  • 骨髓瘤

  • 由於骨髓內大量製造紅血球

  • 燒傷

  • 腎小球性腎炎

  • 出血

  • 肝炎

  • 吸收不良

  • 營養不良 

 

 

 

膽紅素 (Bilirubin) 

註解:

膽紅素是由於紅血球壞死後分裂出來的副產品,分別有直接水溶性膽紅素及不

直接水溶性膽紅素。這兩種膽紅素都是由白蛋白帶到去肝,再由肝把膽紅素直

接變為水溶性膽紅素,經膽管後到腎或大腸排出體外,若是不直接水溶性膽紅

素,便不能排出體外。從血清內的膽紅素,我們便可得知肝內的膽紅素變成水

溶性的膽紅素的功能有沒有正常運作或損壞。 
 

正常值: 
 

0 - 26   μmol/L 
 

樣本: 
 

血清 
 

 

結果分析:

不直接水溶性膽紅素比正常值高:

直接水溶性膽紅素比正常值高:

  • 大量紅血球壞死

  • 溶血性貧血

  • 黃疸病

  • 輸血

  • 膽管閉塞

  • 肝炎

  • 肝硬化